美國商業分析碩士 (MSBA) 申請分享
申請國外研究所的漫漫長路終於結束,我也在去年八月來了美國南加大唸商業分析 (USC 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alytics, MSBA),直到現在第二個學期了終於有空把這篇文章寫出來。以下我會就「商業分析是什麼呢?」、「申請的準備過程」以及「心路歷程」來做分享!
商業分析是什麼呢?
顧名思義就是對數據進行分析,來評估或是支持商業決策,from data to insights。課程主要針對 computer science、statistics、business strategy 這三個面向做訓練,課堂中以及未來就業會常用的程式語言及軟體包括 Python、R、SQL、Tableau 等等。
-
什麼樣的人可以申請呢?
就申請者的背景而言,大多是 business、stats、coding 這三者當中有任一到二比較在行的地方,想要補足其他部分做跨領域整合或是轉職的。我覺得 MSBA 會對於理工轉商的人會比較吃香,但也不失為一個商轉理工的途徑。
-
畢業之後可以做什麼呢?
BA 與商學院其他系所不同的點是:它是一個工具、而非一個領域,所以畢業後的出路遍佈各個行業,舉凡科技業、金融業、顧問業、零售業、醫療業等都有蠻多校友的。
職位名稱多為商業分析師或資料科學家 (business analyst / data analyst / data scientist),從事數據整理、分析的工作,並作出預測,或做 consultant、PM 的也有。以 USC 官網最新公布的畢業生起薪 range 在美金 8–16萬/年,中位數則在 10 萬左右。
-
我想申請!怎麼申請呢?
針對申請過程,以下我會針對這幾點來介紹,順便闡述一下這整趟心路歷程和眉眉角角,希望能幫到大家!
- 時程規劃
- 選科系、選校
- 考試 (TOEFL/IELTS、GMAT/GRE)
- 申請文件
- 面試
【 1. 時程規劃 】
想出國唸書的人請提早規劃時程!尤其美國研究所的 application deadline 通常又比歐洲學校再更早一點,國際學生也會比本地學生早一點 (因為還有申請簽證之類的)。
通常大家是先考難度高的 GMAT/GRE ,再考難度低的 TOEFL/IELTS,但也沒有一定。大部份學校的申請會分成好幾個 round,比如說 9–11 月 1st round、12–1 月 2nd round、2–3 月 3rd round…,越早申請的話錄取的機率越高,另外也有些學校採先到先審制 (rolling basis)、沒有分 round。
理想的時程我建議是:
1–2 月 蒐集資料 (決定要唸的科系及學校)
3–5 月 GMAT 至少一或二戰
6–8 月 考完 GMAT/GRE、考完 TOEFL/IELTS
9–10 月 開始準備各種文件、找推薦人寫推薦信
10–11 月 在 1st/2nd round 就丟申請
這樣就有很大的機會在年底拿到 offer,跨個好年並悠哉等隔年秋季班開學!
我自己是在 11 月才終於考到理想的 GMAT 分數,然後陷入準備文件的水深火熱之中,差點來不及。而且申請過程中我沒有找顧問,都是自己弄和找朋友幫忙看,過程中就是自己摸索、很怕漏東漏西,一旦發現有什麼遺漏的訊息就會超緊張,所以希望大家千萬別跟我一樣啊 (切身之痛)
【 2. 選科系、選校 】
Step 1) 找到自己想唸的領域
我大學是唸商學院,所以這邊就先多介紹我比較瞭解的商學院以及 MSBA。
商院下除了需要比較多年工作經驗的 MBA ,常見的還有 Finance、Accounting 、Management、Marketing、Supply Chain Management,少數學校開設 Sustainability、Entrepreneurship & Innovation 等系所。如果還不太清楚自己對哪個領域有興趣的人,建議可以多找各個領域的學長姐或是朋友聊聊看,會比較清楚那個領域在做什麼、適不適合自己。
MSBA 大多隸屬於商學院底下,但現在有越來越多是開在其他學院的。如果不拘泥於「MSBA」這個名稱,也有些類似科系可以納入考慮:
如果是特別對財務量化分析有興趣的,有 Financial Engineering 和 Financial Mathematics 可參考。如果是對數據結構有興趣,也可參考這些範疇有些重疊的program,比如 Data Science (DS)、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(MISM)、和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peration Research (IEOR),這些可能會更 technical 一點,詳細的內容都可以去各自的官網看他們的課程及介紹會更了解!
這邊可以注意一下美國有一個東西叫做 STEM,全名是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,是政府鼓勵理工人才留在美國並申請工作簽證的一個計劃,可以將畢業後 12 個月的 OPT 實習簽證的期間延長到 36 個月,對於畢業後想留在美國工作的國際學生有很大優勢,之後要抽工作簽證 H-1B 可以有更多次機會!而 MSBA 幾乎都有被涵括在 STEM,所以成為近年國際學生熱門項目。
Step 2) 選擇要申請哪幾間學校
確定好要申請 MSBA 以後,我就從各種排名去列出完整清單,再仔細去每個學校官網的科系內容、申請門檻等等,再決定要申請哪些。
我自己的目標是放在美國綜排 (學校排名) top 20、專排 (學院/科系排名) top 10、英國 G5 的學校。MSBA 排名參考兩個比較官方指標的網站:QS 和 TFE Times,非官方的可參考追夢網版主老王(賤才子)的整理比較,這些每年都會更新。
在 PTT studyabroad 版上很多人把選校分為:夢想區/衝刺區/保底區,總數大多落在 5–10 間學校,由於每間學校文件都需要客製化、申請費約在美金 $100–200 不等,所以超過 10 間以上的話會蠻吃力的。建議整理表格方便自己管理、追蹤進度。另外也建議保底校不要只是選能穩上的學校、也要是錄取的話也願意去的學校,不然上了自己也猶豫 (畢竟是百萬投資啊),又枉費了申請的時間和成本。
PS. 如果是對一間學校的多個 program 有興趣的,也要注意一下該學校有沒有規定只能申請一個 program。
大家選校考量點不外乎以下幾點,看個人考量斟酌:
- 學校名聲
- 地理位置 (大城市就業機會多、美國西岸偏科技業、東岸偏金融業、生活機能)
- 時程長度 (一年以上的 program 可以找暑假實習,一年以內的話相當於一落地甚至出發前就要開始找工作了)
- 是否為 STEM (畢業後可拿一年 OPT 還是三年 OPT)
- 課程內容 (師資、設計導向、夠不夠 quant)
- Career service & alumni network
- Practicum or capstone project (有沒有和企業有實務合作的 project)
- 就業數據 (畢業出路、平均起薪、幾%的人畢業後有留在美國工作)
- 同學們 (大班制/小班制、同學背景組成、多少人已有一定工作經驗)
除了各校官網上的 general information 以外,最好是能找到就讀中或是已畢業的學長姐問細節 (PTT & LinkedIn 是你的好朋友),有機會問到一些內部的人才會了解的狀況,除了讓自己對於該 program 更清楚以外,也可以把它寫進備審文件或是面試提到,讓對方覺得「嗯~你真的對我們有瞭解喔~」。 此外,相較於台灣的 PTT 以外,中國的留學論壇資訊量更大、更新速度更快,商學院常用是追夢網,理工科系則常用寄托天下、一畝三分地,會有一些就讀心得、校友答疑等等的文章可以找來看。(一畝三分地也是之後找實習查面經、找內推的好朋友!)
這邊大概介紹我申請的幾間,以個人偏好度排序,我主要是以課程紮實度、可不可以做實習、和畢業就業率作為主要考量。(資訊多為網路和詢問學長姐,若有誤會的地方請跟我說)
- Imperial MSc Business Analytics:Imperial 屬於英國 G5,排名和名聲都非常好。長度一年。Imperial 在歐洲其他國家或回亞洲的話都頗好用。(據說現在的政策是 2021 年以後畢業的人可以有 2 年簽證,詳情需再查)
- - CMU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, Business Intelligence & Data Analytics pathway (MISM BIDA):資管專排全美第 2。MISM 有分五個 specializations,其中 Business Intelligence 是最夯的,所以 2016 年時特別從 MISM 分出 MISM BIDA。長度有分 12 個月、16 個月、21 個月 (在申請時就需勾選,16m 規定要做實習;工作經歷超過 3 年的人較有可能申請 16m 而被移到 12m;21m 是 global program、第一年在澳洲上課)。CMU 在資訊領域的名聲有目共睹,課程非常紮實,畢業後多為工程師,平均起薪較高,也有做數據分析師的。學費貴 (72k+)。地點在匹茲堡俗稱匹村。PS. 可以申請 MISM 而非 MISM BIDA,選課會更彈性。
[student profile]
MISM 總人數 328 人,其中 BIDA 約 60 人
GPA 中位數 3.6、GMAT 中位數 700。
- - UCLA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:算新的項目,第一屆 2018 年底剛畢業,所以就業數據及排名都還不明確 (但我覺得也不會太差吧哈哈)。Anderson 商學院全美 top 15。地點在 LA (天氣好且就業方便),長度 13 個月可做實習,學長姐找到的實習有很多 big name (例如 Microsoft、LinkedIn、Apple、BCG),課程偏 tech,選課固定、只有一門選修扣打,第一屆的課程評價普通,第二屆正在讀的學長表示有在調整變好,有 capstone project。
[student profile]
前兩屆人數約 40 人 (中國人佔一半),2019 年擴招至 60 人
GPA 平均 3.5、GMAT 平均 724、W/E 平均 2 年
- - USC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:QS 專排全美第 3、TFE 專排全美第 2、Marshall 商學院全美 top 20 且 Trojans alumni 強大,綜排不高。地點在 LA (天氣好且就業方便),但學校周圍治安較差。長度 18 個月可找實習 (可延長至 24 個月),課程算是 business/stats/coding 三者兼顧且選課有彈性、可選修別系或別院的課,沒有 capstone project。就業率 100% (但據說就是把沒留下來的人說是不想留)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90 人 (中國人佔了40%)
GPA 平均 3.67、GMAT 平均 726、GRE 平均 324、W/E 平均 1.5 年
- - UT Austin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:QS 專排全美第 2。地點在德州 Austin,是高科技公司聚集地之一,有矽丘 (Silicon Hills) 之稱,學費跟生活費都較低。有 capstone project,但是長度只有 10 個月沒有實習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109 人
GPA 平均 3.66、GMAT 平均 719、平均年齡 24 歲
- - Duke MS in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(MQM:BA):Fuqua 商學院全美 top 10,有 Team Fuqua 凝聚力 (Your success is my success) 和強大 alumni network。有 finance、marketing、strategy、forensics 這四個 track 可以選,課程偏管理,長度只有 10 個月沒有實習。想申請的人有幾點可以注意一下 (a) 限工作經驗 3 年內 (b) 申請前有參加線上 info session 的人可免申請費 $125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234 人
GPA 平均 3.65、W/E 平均 0.6 年、平均年齡 23 歲
- - UC Davis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:長度 10 個月。開在商學院底下 (全美 top 50),是在平日晚上及週末上課。由於這個項目不是設置在 Davis 校本部而是特別開在舊金山,是各大科技公司所在地,所以 2017 年第一屆開辦吸引了一大票強者進去唸,後來課程評價不是很好就變得沒有那麼夯,但據說有一直在依照學生的意見作調整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43 人
GPA 中位數 3.47、GMAT 中位數 716、W/E 平均 3 年
- - UCSD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:Rady 商學院排名較差 (全美 top 70),但是 San Diego 天氣好、治安也沒那麼差。項目長度 12個月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67 人
GPA 平均 3.47、GMAT 平均 701、TOEFL 平均 106、 W/E 平均 3.75 年
- - Columbia MS in Applied Analytics (AA):開在進修學院 (SPS) 的 Applied Analytics,週末上課,長度可以選擇一年(沒有實習)或是一年半(可做實習)。長春藤招牌、地點在紐約,但 SPS 的 career service 和哥大是分開的、還是要靠自己 approach。課程偏水、同學素質參差不齊。學費貴 (78k+),所以普遍不推。如果是對哥大有興趣的話可以看工/商學院合開的 MSBA,或是工學院底下的 DS,評價都比較好,但錄取的門檻也比較高。
[student profile]
人數 300 人 (中國人佔 90%)
-
選校真的是一門學問,一來是每間學校各有優缺,要做好功課才能選到適合自己、符合自己需求的 program,二來是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三圍落在哪些區間 (GPA、英檢成績、GMAT/GRE 成績等三者俗稱三圍),既想上很厲害的學校、又怕全滅留下吃屎的一年。雖說可以加減參考官方提供的 class profile,但每間學校每年的狀況又不太一樣,可能今年喜歡這樣的學生、明年又改成喜歡那樣的學生,誰也說不準。
【 3. IELTS / GMAT 】
申請國外碩士通常需要兩項成績:IELTS/TOEFL (英文能力檢定) 擇一、GMAT/GRE (像是智力測驗?) 擇一,這些成績都是只有 5 年的效期。
一般來說 GMAT 是商學院用的,GRE 是其他學院用的,但確切的也還是要去各學校官網查他們看什麼,再決定自己要考哪一個。英國有比較多間學校只看英檢不看 GMAT/GRE。
之前有聽說申請美國用 TOEFL、歐洲學校用 IELTS,其實現在幾乎都通用了,美國大部分學校也看 IELTS、歐洲也看 TOEFL (當然,這一樣也是要以各學校官網公告為準)。通常 TOEFL 100+、 IELTS 7.0+ 會比較保險。相對於 GMAT/GRE 成績是越高越好,英檢成績就比較沒那麼被要求,通常有過門檻就好。
另外要注意一下有些學校 (例如 USC) 是規定要在「開學」的時候成績仍然 valid,所以考試時間點要自己抓一下。
【 4. 申請文件 】
理想上是要能分別針對每間學校的特色去撰寫文件,但因為我自己時間太趕、需要在一兩個月內生出文件並丟申請,只好先在半個月內擬了個 1000 字左右的 SOP 草稿 (我只有申請 MSBA 這個系,準備方向相對單純) 和三封推薦信,交給潤稿以後,再客製某個段落針對學校客製化,並增減篇幅字數以符合各校要求。
岔題講一下潤稿:自己先把文章完成以後,負責潤稿的 editor 會去修改用字遣詞、雕琢文法、讓語句連接更有邏輯,但不會改動到原意方向或給什麼建議。我不是英文母語人士,所以覺得潤稿真的幫了很大的忙。這裡推薦一下 Shau-Ru Lin,是個在美國長大的華人,我是在 PTT 上看到心得文的,收費便宜速度又快!費用 $0.05/word (72 hr 完稿) 和 $0.06/word (24 hr 完稿),用 Paypal 付款。我的文件都是選擇 24 hr 完稿,但幾乎在 12 hr 以內就收到成品了,品質的話也頗滿意的。過程中有任何需求或字數限制都可以提出,他都很願意溝通,也有先詢問瞭解我的一些背景再去改,讓人覺得很貼心。另外要注意一下,因為年底是申請旺季,很多 editor 都排滿了、或是收費比較貴,所以有潤稿需求的人有空最好就先弄文件並找到人合作。
以下幾項是申請常見必備文件:
- Transcript (成績單):成績當然是越高越好,GPA 以 4.0 scale 來看,大致上 3.7+ 優秀、3.5 中等、3.3 中低、3.0 以下就可能有些學校要你特別解釋了。如果 overall GPA 很一般,而 major GPA 或是 last 60 不錯的話也可以帶到。如果已畢業然後 GPA 不高的話也可以盡量好好搞個其他出色的表現或工作經驗來補足吧。另外,據說中國人很愛洗 GPA ,同樣課程重複修就可以蓋掉前面低分的,所以他們普遍 GPA 都很高,如果在中國論壇上看到每個都 3.8–4.0 千萬別灰心,看看就好。
- CV or Resume (履歷表):讓學校可以一目了然知道你做了哪些事,通常分為學歷 / 工作經驗 / 研究成果 / 課外活動 / 領導經驗 / 語言及技能等部分。網路有很多文章介紹履歷要怎麼寫比較好、或是如何用 active word 來優化履歷。建議完成後找朋友幫忙看一下,免得自己把語句寫得很冗或寫得毫無亮點而不自覺。前陣子有看到矽谷阿雅的分享大家可以參考看看。
- Statement of Purpose (SOP,申請動機信):如果說 resume 是寫過去發生的事,那 SOP 就是寫未來要做的事,SOP 的主軸就是圍繞著「為什麼要申請這個 program、我本人和這個 program 的連結、希望未來成為怎樣的人」。從經歷了什麼事、得到哪些見解或啟發、因而採取什麼行動,一直寫到感興趣的領域、期望從這個 program 中得到的訓練、短中長期職涯規劃、再結合這個 program 的課程編排和特點。不同於 resume 列點講自己做過的豐功偉業,SOP 可以用講故事的手法,把前因後果邏輯性的串起來會比較讓人想繼續看下去,並放幾個自己想強調的亮點進去。
- Essay (小論文):有些學校會出些特定題目 (MBA 的題目很多會天馬行空一點;MSBA 的題目較制式單一,比如說描述一個你做過跟數據分析有關的 project),字數較短約在 250–500 字之間。除了文字形式以外也可能會是 video essay,要你事先錄一段影片上傳至雲端或 Youtube 附上連結。P.S. 有些人會偏好上傳 YouTube,因為可以從觀眾數據分析的地理位置那邊知道有沒有被學校看過了。
-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(LoR,推薦信):多數學校都需要繳交 2–3 封推薦信,有些學校會規定至少有一個要是 academic (aka 大學教授)。由於推薦人比較忙,這部分較難控制進度,所以要早一點去問意願並親自拜訪說明,等申請結果塵埃落定的時候也一定要回報,帶個禮盒去道謝之類的!我自己是找了 2 個大學教授和 1 個公司主管,都是被要求先自己擬稿,再給對方過目修改,所以不但要想好在每封推薦信中各強調哪些能力,又要試著用不同用字遣詞去寫,會花到多一點時間。
【 5. 面試 】
面試分為兩種:video interview (via Kira,很像 TOEFL 口說,隨機出現題目讓你想個 30 秒然後講 2 分鐘那種) 或是真人 interview (via Skype, Zoom),不一定每間學校都有面試,又有些學校只有 Kira、有些學校只有真人面、有些學校面完 Kira 還要再真人面。
關於面試真的是需要練習再練習,除了訓練口說順暢、眼神要對著鏡頭不要飄來飄去、能有邏輯清楚講出內心所想的東西以外,還可以上追夢網找看看面經 (aka 面試考古題),這樣能準備得更完善。
小結
為期約一年的撞牆申請期終於有個圓滿的成果了,經歷了無數的自我審視、自我懷疑、自我否定的無限輪迴,還有弄文件弄到常常不知道半夜幾點不小心睡著、閉關到朋友都找不到人,接下來就要繼續面對新的挑戰啦!
謝謝爸媽,謝謝總是承接我各種負面情緒的男友,謝謝不嫌麻煩幫我弄推薦信的主管和教授,謝謝常聽我崩潰但還是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們,也特別感謝留學前輩 JHU 的 Lawrence、UCLA 的 Jimmy、USC 的呂和 Zach、UCL 的哲宇傾囊相授。
在準備文件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問自己「Why you? Why this program? Why this school?」除了更瞭解那些學校以外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更瞭解自己了,第一次這樣把出生到現在的人生回顧了千百萬遍,有時候會有一種「啊原來是因為我是怎樣的人,所以那時候才會做了那樣的選擇啊」的感悟,也更知道自己未來想往哪個方向走。
各位申請好朋友們一起加油啊!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加我的 LinkedIn 傳訊息給我,我會盡我所知道的回覆解惑。祝好運!平安喜樂!
2020/1/19